进口冷链海鲜为第二波疫情原因?
发布时间:2024-07-08 点击:42
t继大连、烟台后,又一地进口冻虾新冠病毒检出阳性。8月12日,安徽芜湖市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通报,当地一餐饮店进口厄瓜多尔冻虾外包装样本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
8月11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对冷链食品及从业人员摸排检测中发现,有3家企业自大连口岸进口的同一外籍货船冷冻海鲜产品外包装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疑似阳性。 从武汉到北京,一波又一波祸出冷链海鲜
一、武汉海鲜市场:病毒不能确定源头
2020年1月,中国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地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集海鲜、冰鲜、水产、干货、物流服务等为一体的水产品流通市场。这次疫情最终造成武汉50340人感染,湖北省68139人感染,占全国患者总数的76%(截至8月12日)。
4月9日,英国剑桥大学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ans)发布的新冠病毒起源研究报告显示:新冠病毒分三个变种:a类病毒、b类病毒、c类病毒。a类病毒为“爆发根源”,a类病毒更多出自美国和澳洲的受感染者。a类病毒在武汉极少,且来源出自在武汉生活过的美国人。a类和从蝙蝠等携带病毒最为相似。
b类病毒是中国境内(即武汉)主要类型,并且没有传播出东亚地区。c类病毒是欧洲主要类型。亚洲地区的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属此类,但中国大陆没发现。若说a类病毒是父亲,b类病毒是儿子,中国只找出现儿子病毒,没找到父亲毒源。至今尚不能确定武汉出现的新冠肺炎病毒源头出自哪里。
二、北京新发地海鲜:基因测序病毒来自欧洲
6月11日,北京新发地海鲜摊位再次爆发疫情,造成北京335名例感染者。最初先从新发地及京深海鲜市场进口三文鱼案板上发现新冠病毒。经过北京疾控中心对新发地的病毒溯源调查,
6月14日,北京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杨鹏表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是从欧洲方向来的,初步判定与输入性有关。但病毒到底怎么来的,还无法确定。有可能是污染的海产品或肉类,或者进入市场的人通过分泌物进行传播。”
北京新发地号称全亚洲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及“亚洲最大的菜篮子”,在全国46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新发地市场交易量、交易额已连续十四年双居全国第一,新发地很多进口海鲜源自京神海鲜市场——北京最大的进口鲜活海鲜市场,进口主要源头包括挪威等北欧国家。
三、大连厦门海鲜:病毒源头或出厄瓜多尔
7月初,已经长时间零病例的大连市突然发现疫情。7月3日,大连海关从装载厄瓜多尔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一个样品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大部分与凯洋世界海鲜市场有关,如7月26日大连感染12例,均为凯洋世界海鲜员工。截至8月12日,大连市患者为110人。
同样在7月3日,厦门海关从厄瓜多尔某公司生产的冻南美白虾的两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7月15日,厄瓜多尔外长路易斯加耶戈斯称,厄方已向中国保证,将履行“必要程序”,以确保该国出口到国际市场产品的安全性,但这种口头保障似乎没起作用。总人口1700多万人的厄瓜多尔,截至8月12日新冠肺炎感染近10万人,约每170人有1人感染。对疫情如此严重的国家,中国海鲜进口是不是该叫停了?
从大连、厦门、烟台等发现病毒多出自厄瓜多尔冻虾集装箱和物流外包装,病毒传播都离不开冷链物流进口的海鲜。如果疏忽大意,中国第二波疫情会不会祸起冷链食品? 为何新冠疫情总与冷冻水产相关?
“从科学角度而言,冷链能为食品保鲜,也能为病毒‘保鲜’。一旦食品在流通环节中沾染新冠病毒,传统冷链低温高湿的环境反而更有利于病毒长期保有侵染活力。”近日,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制冷科学院院士孙大文向记者表示,当前仍旧无法证实海鲜、水产品可以感染新冠病毒,但上述疫情案例表明,相关市场所售冷链生鲜食品确有潜在风险。
冷链能为病毒“保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李力卓认为,新冠病毒出现在海鲜市场,有主要三点原因。
一,在海鲜市场,很多海产品都是冷冻储存。这样的环境下,病毒能够存活很长时间,传染人的几率也更大,如论商户还是消费者务必注意口罩防护。
二,在海鲜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天都有大量人员进出,只要有一个人携带病毒未能被发现而进入市场,就有可能会造成疫情的扩散。
三,海鲜市场的很多海产品是外地输入,也包括国外进口。目前国外的疫情远比国内严峻,全球每天有十几万新增新冠病例,这些进口产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可能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造成污染。在产品入境后,海鲜市场的人在操作时手也会接触这些产品,从而会引起人际间的进一步传播。
各地紧急行动切断冷链病毒传播
一、北京市:加强冷链物流管理
7月30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表示,北京将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统一进京冷链食品监管标准,加快建立全链条闭环追溯管理体系。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言楷还通报了北京加强冷链监管的相关措施:
① 制定《进一步加强本市冰鲜冷冻食品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聚焦重点环节,通过采取强化冰鲜冷冻食品溯源管理,建立产地预警机制,加强冷链物流管理;
② 聚焦重点对象,统筹多部门联合执法,对北京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全面排查,将农贸市场、食品生产企业、商超、餐饮服务单位等作为重点排查对象。
③ 各区建立详细的进口冷链食品管理台账,有效夯实管理基础。同时,要求本市生产经营冰冻水产品、肉类的食品加工企业与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建立送检制度。
二、上海市:冷链食品进货查验不缺漏
从事储运、加工、销售进口冷链食品的企业,应如何加强疫情防控,保障人员和食品安全?上海市卫健委最新出台“防9条”,其中涉及冷链食品监管的有:
① 做好供应商合规性检查和评估,对每批食品进口查证验货,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必须具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② 进口冷链食品等相关溯源信息,按要求上传至食品安全信息溯源平台,保证食品可溯源;
③ 运输冷链食品的车辆不得擅自开箱,每批次食品运输完毕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对车辆和食品冷藏箱内外壁实施全面消杀。非食品专用运输车辆,在运输食品前应对车辆进行一次彻底清洗消毒。
三、乌鲁木齐:加强冷链食品监管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钟美文表示,乌鲁木齐将从成立专门机构、源头监管、监督检查、常态防控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冷链食品监管。
① 从冷链食品物流溯源着手,抓好精准防控。一方面,严格落实“外防输入”要求,把住铁路、飞机、公路运输关口,对冷链食品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方可放行;另一方面,督促食品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各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一律对购进的冷链食品进行核酸检测。
② 统筹多部门联合执法,全面排查各类批发市场、商超、餐饮(酒店)、冷链运输企业等食品经营及运输主体,督促贮存、运输、加工、分装、销售等各个环节落实“人物并防”等工作要求。
③ 持续完善冷链食品防疫工作机制,做好冷链食品源头端、生产端、市场端、消费端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
四、青岛市:对冷链食品业者核酸采样
日前,青岛市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力以赴开展全区冷链食品加工经营单位排查和重点人员核酸采样的紧急行动。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区近13000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首轮排查,重点人员核酸采样1219人。
进口冷链食品如何确保安全?
掌链注意到,7月,大连、厦门海关及江西、云南、重庆等地从进口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北京6月份出现本土聚集性病例,可追溯的源头也显示与当地进口冷链食品有关。因此,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及流通中各环节的监管尤为重要。
孙大文院士建议,相关部门需对进口食品加大抽检力度,并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作为当前特殊时期下进口食品的必检项目,包括对食品本身和食品包装的检测;此外,食品出关前在出口国境内的一切流通环节都需生成详尽路径报告交中国海关报备。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国内进口食品追溯体系,一旦出现食源性病毒侵染的疫情,可利用该追溯体系‘顺藤摸瓜’,快速锁定疫情源头,为控制突发疫情争取宝贵时间。”孙大文同时认为,要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对于冷链食品流通环节中涉及的运输工具、设备设施及场所等,也要进行定期专业消杀,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更为重要的是,须对出口国实行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划分。孙大文认为,可以效仿中国当前对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对出口国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划分。具体而言,将疫情防控得当、核酸检测能力充足、食品出口标准严苛的国家,列入食品进口绿色国家清单;
与此同时,将疫情严重且防控不力的国家和地区列入红色警告清单。在不违背相关国际贸易协定的基础上,中国应当针对性制定相关政策,减少或停止该类国家或地区的食品进口。
本文来源于物流产品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